天水雕漆制作技艺:
天水雕漆技艺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的汉族传统木器制作技艺。天水雕漆技艺采用的雕刻填彩技法在全中国漆艺中独一无二;天水雕漆技艺在中国漆艺中占有重要位置,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是西北地区汉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天水雕漆制品造型古朴优美、图案精致、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耐酸碱、耐高温、耐腐朽、绿色环保等特点。其工艺集雕刻、镶嵌、髹漆于一身,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
工艺特点:
作为一种汉族手工技艺,传统的天水雕漆技艺是利用松木、桦木、椴木等优质木材制成器物后,用当地林间的生漆厚厚涂于器物表面,经过数次髹饰,制成漆胎,待打磨光滑后进行雕刻填彩,然后选用各种装饰材料镶嵌于漆地之上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天水雕漆技艺采用的雕刻填彩技法在全中国漆艺中独一无二;天水雕漆技艺在中国漆艺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西北汉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天水雕漆制品造型古朴优美、图案精致、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耐酸碱、耐高温、耐腐朽、绿色环保等特点。其工艺集雕刻、镶嵌、髹漆于一身,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

天水适宜于漆林生长的地理环境和温润气候为雕漆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下来。清代晚期,制作雕漆的汉族民间作坊非常兴盛;民国初年,在天水创办有陇南第一工艺厂;1953年成立天水雕漆生产合作社;1958年雕漆生产合作社改为地方国营天水雕漆工艺厂,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营雕漆厂先后倒闭,一些零星的小作坊及私营小厂建起,成为传承与发展天水雕漆技艺的主要阵地和扮演了主要角色。有飞天、黄河、景晟轩漆艺等,其中由北京景晟轩公司投资的天水景晟轩漆艺有限公司最具发展潜。天水景晟轩她不仅发掘和恢复了天水漆艺中最为优秀和代表性的工艺,如纯粹大漆髹饰、雕填等;而且对天水漆艺进行了大胆、成功的创新,例如其制作屏风采用红木类硬木材料格角攒边配装漆地,边框饰以恰当有趣、流畅活泼的木雕纹饰等,完全遵循了中国家具几百年发展的工艺精华。天水雕漆技艺的手工性、艺术性决定其不能采用工业方式生产,而只能通过手工劳动制出成品,同时也只能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21世纪初,天水雕漆技艺由于受国家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大气候影响及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像景晟轩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日渐兴盛,一些优秀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许多老艺人找到了生存的土壤。天水漆艺正处于发展的春天。

制作类别:
制作技艺种类:雕填、镶嵌、推光、平磨螺钿、描金、胎花、印锦、脱胎、刻灰、绒金、堆漆、研磨、彩绘等。
胎底种类:木胎、皮胎(已失传)、脱胎。
镶嵌材料种类:青田石、寿山石、绿冻石、珊瑚、象牙、玉石、螺钿、玛瑙等,以此材料制作人物、花鸟、鱼虫、山水等图案,将其镶嵌在屏风、壁挂、桌椅等家具、器皿和各种工艺品上。
文化价值:
天水雕漆技艺在中国漆艺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西北地区汉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是甘肃省手工艺遗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首先,天水雕漆制品的设计大都出资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之手,美观大方。其产品审美性强,集雕刻、镶嵌、髹漆于一身,工艺精湛、设计精美。其次,天水雕漆制品不仅能装点居家增添家居生活的文化氛围、提高生活品味和增加生活情趣,而且是酒店、宾馆等高档场所厅堂墙壁装饰的最佳选择,为其烘托出或富丽堂皇或高贵典雅或清逸洒脱的环境;同时又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和保值增值、代代相传的藏品,她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2] 
经济价值:
天水雕漆制品闻名于海内外,雕漆制品本身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和收藏价值。自建国以来,一段时间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雕漆制作技艺的逐步发展,解决了相当数量人员的就业问题。其次,天水雕漆制品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曾出口到37个国家和地区,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天水雕漆技艺及制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历史价值:
天水雕漆技艺作为一种汉族传统文化载体,为中国漆艺的发展和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究雕漆制作技艺提供了大量的、详实的佐证;为推动雕漆事业的发展、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历史渊源:

天水有漆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后(秦汉时期),20世纪80年代天水出土了一批汉代漆器可证明:天水雕漆技艺所采用的大漆髹饰手法,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漆艺的不断发展,最迟至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天水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诗经.秦风》记载:“阪有漆,隰有栗”,为秦地产漆之最早记载。天水生漆木材资源十分丰富,天水所产的生漆为安康大木野生漆,至明、清时就属于上等漆。从出土的漆器中可考证,汉代时漆器普遍使用大漆髹饰手法。

天水东去可达宝鸡,南下可抵巴蜀,近邻凤翔和青、川两地都已发现战国晚期的漆器,这一带均在先秦的势力范围之内,互通往来,自然促进了天水的漆器生产。
唐代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投奔其侄杜佐客居秦州,留有诗作。有“近闻西枝西,有谷杉漆稠”之句,可见天水产漆之盛和漆艺之发达。
天水出土的漆器数量之多,令人瞩目。在1972年,天水赵崖村发现大量汉代漆棺;1973年,天水马跑泉发现漆器碎片;1982年,在天水甘泉镇发现的北宋元丰年间的两件完整漆器,其一为漆碗,其二为圆合盖;1986年,天水放马滩出土一只漆耳环;1987年在天水三阳川发现黑底朱绘纹漆器残片等。这一切可证明天水用大漆髹饰的漆艺制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元代的漆业技艺,以红色素髹和黑色素髹工艺做多。1972年,以天水地区彰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的器物为代表。另外,民间藏有明代先祖之影匣、炕柜、画桌、方桌、太师椅等,都采用了大漆髹饰的技法。
天水雕漆技艺发展到14-19世纪(明、清时期),其独特的雕填技法至19世纪末(同治、光绪年间)已遍及秦州,天水雕漆技艺采用雕刻填彩(雕填)手法进行生产,其传统的独特制作技艺已基本定型。
非遗信息: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文号:国发〔2008〕19号
批准日期:2008年6月7日
批准机关:国务院
批准序号:400
遗产编号:Ⅷ-50
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名称:雕漆技艺
申报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4] 
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单位:甘肃省人民政府
批准文号:甘政发[2006]78号
批准日期:2006-9-30
批准序号:56
项目编号:Ⅷ-2
项目名称:天水雕漆制作技艺
申报单位:天水市秦州区。